第一百零四章 以酒之名

  五年前的那夜,宴会一散、人一退,贺兰玌便倔强地一人徘徊在院里,恨不得找遍皇宫的每一处地方,恨不得把整个土地都翻个底朝天,可他却真真做不到…不过五棵树就让他费尽了劲,在树下流汗流得蓬头淋漓,他望着那将有两米深的土坑,暗暗嘲笑起自己来…

  连少女都谈不上…她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丫头片子…竟叫他堂堂一个太子如此伤神…

  贺兰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身体很累,心却还扑通扑通跳得愉悦…回想起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走一停,又是喜挂眉梢…这该死的酒罐是藏在了哪里?容他好生想想,芊微肯定不会突兀地让他去找,一定是,她一定是在什么时候悄悄地留下了线索,或是给了提示…

  天将露白时,莹莹的朝气洒向池面,潋滟的波色迷了眼,晃了一池的美景…是了,这汪汪一池中又有什么呢?有的自然是亭了…

  他们一起看过撩人月色的青亭!

  每一处的栏下他都细细查看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是让他拉上了她的小酒罐。只是,迎面扑来的并不是意料之中的香气怡人…扑鼻袭来的一股糜臭险些让他撂了手中的罐子,可是那罐上清楚的一个‘芊’字又容不得他有半分怀疑!

  这样的桃花酒,他怎能拿到她面前,许一辈子呢?

  “芊微,这是你酿的桃花酒,亦是我的。今日,以酒之名,求你一人…”

  他采了春日开得最艳丽的粉桃,甚至用人参,枸杞,鹿茸等名贵药材泡了几日时候,最后埋于他们相遇的那棵杏花树下,扣盖尘封。他从未如此用心用力地做过这些不符身份的事,一时让他觉得已不像自己了,一时竟又觉得心上甜蜜蜜的…

  “我…我……”哽咽不止,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语来。她好难过…好难过…爹爹不在了,世上最爱护她的人不在了…他,贺兰玌,是太子,也不是她的,其实本就不该奢求什么的…

  如今,他捧着酒罐来找她,真诚的眸子里澄洁得只有娇弱的她,再坚毅的心也化作了水,她设的防败得溃不成军…

  豆大的泪珠圆圆滚滚地顺着脸庞淌下,混在桃花酒中,掀起阵阵微澜,一波一波浪漾恣意。娇俏的小脸,挂着泪滴朵朵,心疼得他左右不知如何是好,怎么擦也不见终止…

  这夜…只见二人手抱着个小小酒罐,一个泪流不止,一个手忙脚乱…

  一帆风顺的,不是生活。

  太子贺兰玌年正二十一,妻室两房,膝下一子。年纪尚轻的他,在朝堂上立足之地是危如累卵,见风使舵的大臣比比皆是。不过,好在他东宫之位坐了几年,稳当扎实,亦没犯过什么大事。聪敏机智的他深得父皇喜欢,但与他最不上眼的就属他的王叔睢王了,明里暗里不知相斗了几回,今日他使贺兰玌进退两难,明日贺兰玌让他下不了台。

  一三六年的大雪,暂且还是桃花流水,雨意云情。可这却并不是贺兰玌一年的美好结尾…

  贺兰玌的娘亲是高高在上,母仪天下的皇后。母后时时刻刻为他的地位权利着想,多年来她做得不少,为了他…简而言之,没有母后,就没有今日人尽皆知的太子!

  又是一年好时节,她为贺兰玌谋了个好侧妃陶氏,忠士陶将军之嫡女。婚事,沸沸扬扬、风风火火地庆贺了两日,红火了整个街道,这场面简直是要与太子妃相媲美了!

  即使贺兰玌心里万分想娶的是殷氏女殷芊微,可他也没能忤逆了母后的决定。都是将军之女,只能择其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古训,真真是字字珠玑。

  果然,他的母后就是未卜先知,步步为营。当月,就有四小国蠢蠢欲动,想要联合进犯东邬以南,立马有睢王站出,强力举荐贺兰玌出兵镇压,让番邦都见识见识东邬太子的气宇不凡!皇上与群臣商议过后,觉得这也可锻炼锻炼太子的能耐和本事,没什么不妥,要能担起天下大任,不多磨练磨练怎么能行?

  圣旨一出,即日启程。

  贺兰玌几经挣扎,才暂且脱了身,逃出众人视线,隐到暗处去。面对这样多亲近的家人,他的心思早已跑到不知哪里去了…他啊,最挂念的是那身后默默等待的袅袅女子……

  母后的一个决定,他必须娶那陶氏为侧妃,奈何她也是将军之女,身份地位又是此时他最需要的,马虎不得。

  只怪……他不行,什么都不行…即不能给芊微名分,又不能给她未来,只能让她静静等待…等待着一天,他有能力掌握一切,许她将来,许她一生一世…

  能抱得美人归,他感激上苍。芊微那么美,是他见过最倾城的女子。让他动心的不是那绝色的面容,而是那坚毅温热的情最让他心动…搂着她的腰身,淡淡的自然之香悠悠然然激荡在胸口,那般柔软竟时常令他魂牵梦绕…

  她从不闹,只是乖巧地跟着他,一味地等着他。他知道芊微,是认定了他一人,朝朝与暮暮。即使心里难过他娶了旁人,可她是蕙质兰心的,不强求不逼迫,知晓他的一步一足都走得艰辛,她帮不上什么忙,只能默默在身后守候,不添麻烦。她这样为他着想,他有时真希望她能打骂打骂他,即使只是出出气,也好…

  大雪纷飞下,他与她洒泪作别,不想这竟是…一别天涯…

  因为谁又能知晓,这一去,风云突变,物是人非?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哪一世的皇家不是明争暗斗呢?

  一月多来的周旋,谋策,杀敌,贺兰玌不愧为俊才太子,举今骄傲。枪剑凌风,采云遮雨,策马迎敌,紧逼不饶。这是一场绝世胜仗,死伤不过三千,就已退敌万里。回京的一路上,呼声四处起,万家灯火明。

  皇宫一片喜气,摆宴相迎,一切还未来及…

  一昔,京城风云,皇室突变。

  几年囤积的力量,一夜之间爆发,睢王呼风唤雨,逆臣响应。皇帝困于皇宫,睢王逼宫,意图篡位。月黑瞎火天,乾承殿灯火通明,隐隐微光从纸窗透出,似有黑影迁徙。事后,有人道红光飞溅,也有人言平澜无波。那夜,究竟失了什么?

  睢王十里围了皇宫内外,连一只鸟也不准飞入,人民只以皇帝突然暴毙为知,一位帝皇就这样与世长辞,千秋万岁…

  皇帝驾崩一日后,群臣皆悼,白衣处着。皇位空缺,人心灼灼,太子却又迟迟不归,众人心里不免起了寒,莫不是遇上危险了?

  烽火连三月,太子贺兰玌一去不返。不是殉国于战场,而是误入了陷阱于回程。据说,太子领着几万兵马,招摇过市引人仇恨,终遭了暗杀,生死不明。

  皇家之事,帝王之位,空缺不得。不过几个时辰,睢王打着摄政的旗号坐上了那龙座,有人服,有人怒,有人喜,有人漠。再不满,却也拗不过这强劲的势头和处心积虑的计谋…罢了,内忧外患,无论谁坐也比空下来好啊…

  睢王的安生日子过得滋润,大臣被他翻了个新,提拔的,搁置的,处死的,新晋的…可就在他高枕无忧,不亦乐乎时,一人的出现碎了他的大业,破了他的宏图之志…

  不知从哪里死里逃了身,大半个月的时日走过,贺兰玌竟能从南方一路颠簸而来。他回前定是做足了准备,不说尾随他的千万兵马,再说那城池中一呼万应,气势磅礴的铺天盖地。他的一现身,引得一大半大臣回归,兵权重握,那一板兵牌早已不及人群来得实在了。

  睢王也是在死之前体会了一把皇帝的心情了,被围剿的悲凉和无力反抗。他的人脉似流水般流失,就连他一手提拔起的新秀也背弃了他,身边剩的人屈指可数。火光就在眼前,烧了半边天…

  是老了吗,黑火中的那道身影,为何看不大清了?

  东邬一三七年,太子贺兰玌历经波折,终得回城,重整朝政,天子登基。太傅嫡女立为皇后,母仪天下。

  一朝万事变。贺兰玌眼眸凛然,坐拥天下。殿下的这些人,有多少人不识,又有多少人相熟呢?他年少的那些亲人友人,越来越远,尤其是十二弟,你说是不是!?

  才是他遇害消息传出的第二日,殷将军殷芊微就嫁于十二皇子贺兰珽,俏人君子,拜天跪地,一日完婚。因是殷将军入骨不过一年,没敢大办,幸福的一家子贺了一晚就作了罢。

  战场上流血时眉都不曾皱一下,只有午夜梦回,魂牵着他隐隐心伤时,才惊觉已疼得那般剧烈。到底是错了,他等了她五年,可她却连屈屈两月也坐不住…

  不是他狠心,怎会是他狠心?圣旨一道:皇弟贺兰珽封王,加号为温,迁往浦金,镇守一方。

  眼不见为净吧…莫念、莫记,那可怖的回忆,那可笑的情意,还有那可怜的桃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