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调兵遣将

  先天元年八月,二十七岁的太子李杨登基。先帝李沐为太上皇,仍然掌握军国大事的处理权。

  对于这种局面,太上皇仍然自称为“朕”,颁布的命令称为“诰”。太上皇每五天一次到乾清正殿接见群臣一次,皇帝每天到武德偏殿来处理国事。

  李杨当然对这个局面相当的不满意:仅仅不说这个,就是三品以上大员的任命和大刑法还是由太上皇任命和处理,这就相当于李杨其实并没有拿到什么真正的权利,大部分权利还是在他爸爸那里。

  新帝不满的现状,让广陵大长公主感觉到了一丝生机,有哥哥牵制着新帝的权利,她还是有翻盘的机会。

  公主府又换了匾额,成了大长公主府。广陵大长公主这个新帝的姑姑,在公主府里继续谋划着该如何架空皇帝的权利。她已经得到了太上皇的支持,如果下得到大臣们的心,那就是皇帝说话,也未必有用了!广陵大长公主虽然不能阻止李杨登基成为皇帝,可是却能决定新帝李杨当的顺不顺心。

  其实若是广陵大长公主现在收手和新帝李杨示弱,或许李杨还会念在彼此的亲戚情分上网开一面,总不致死,可是广陵大长公主不放手,新帝李杨当然也乐的彻底铲除广陵大长公主。

  ——不会念一丝一毫的姑侄情分。

  广陵大长公主既然打定主意要架空新帝,那也是不肯迟疑一秒的。只是府中已经没有可用之人。

  念春看着广陵大长公主愁眉的样子,道:“公主,不若我们就和驸马爷一样——算了吧。现在陛下已经登基,又没有对长公主府下手,公主何必对陛下如此苦苦相逼呢!”广陵大长公主闻言,面上不显山露水,可心里真是不平衡到了极点:当初风险自己和李杨是一同承担了的,要不是那次政变自己存心捧着李杨,恐怕到现在李杨他以一个庶出的三郎身份,当那个楚王要当到老死吧!

  可是凭什么现在李杨已经是手握重权的皇帝,而自己还是差之千里的公主?这根本就不公平!

  这口气,一向高傲的天之娇子的广陵大长公主怎么咽的下!

  本来广陵大长公主还在踌躇,可是一听念春的话,她突然有了主意——男宠。广陵大长公主当时还是公主时,一嫁薛郎,后来梅开二度再嫁栗郎,公主还是公主,心却不是以前的心了:广陵大长公主不再看重夫妻情分,开始大肆包养男宠,当初大名鼎鼎、野心勃勃的莲花六郎张昌宗,不就是广陵大长公主的男宠么?

  广陵大长公主决定任用自己的男宠,来打入到官员中去。决定要用男宠,那用的人可就多了起来,广陵大长公主思来想去,叫了两个人来面谈,一个崔时,一个卢藏用。

  这个崔时出身河北高陵崔氏,是一等一的高门大户,因为骄傲自己的出身,崔时曾经做过一句诗,曰:予本燕赵人,秉心愚且直。这个崔时虽然话是这么说,可是性情却是恰恰相反,再狡猾不过的:崔时起家于女皇帝晚年,在二张手底下讨生活,神龙政变中二张兄弟被杀,他摇身一变又成了张柬之府上的人,张柬之信任崔时后又派他去给栗三思府上做卧底,后来发现皇帝信任的其实是栗三思等人,利用栗三思来抵制张柬之等大臣,所以他又转投栗三思门下,之后栗三思在重俊政变中当了炮灰死了,他又投身上官婉门下,开始是诗友,后来就变成男宠了,唐隆政变后韦皇后、上官昭容两两丧命,崔时还因为和她们走的近被贬到地方做刺史。

  当他回到长安,就已经是广陵公主的男宠。这么一个频频转会、挺谁谁死还是上官昭容旧情人的人,广陵大长公主怎么就不嫌弃呢?

  当然,广陵大长公主看上了崔时身上的两样:第一,此人相貌英俊,第二,此人十分有才干。

  崔时少年英才,在二十岁的时候即已经考中进士,三十出头即为兵部侍郎,而当时神奇的是,崔时的父亲也在当侍郎,是礼部侍郎,父子二人同时为侍郎,那也是十分荣耀。

  崔时在三十八岁时,曾经当过宰相,曾经出口成章,还不是李杨老部下的张越当时听闻就感叹道:“那样的诗句我也可以做出来,宰相我以后也能当上,可是我绝不能在三十八岁的时候就办到啊!”

  他因为韦皇后、上官婉之故潦倒落魄,广陵大长公主一看见就立马伸出橄榄枝抛了过去,崔时是个有才华没节操的人,一看有大人物提拔自己,赶忙接过橄榄枝成了广陵大长公主石榴裙下的宠儿。

  另外一个卢藏用,出身地方大族范阳卢氏,也是年纪轻轻的就考中进士。

  只是进士到真正的当官,是要经过考核,这个过程或许很短,或许更长。这个卢藏用念叨为何他要求着朝廷给他一个官,而不是朝廷求着他当官呢,那滋味多爽?于是这厮弃了进士,到长安城附近的终南山隐居起来,达官贵人们有时偶尔去风景秀丽的终南山旅旅游,一来二去便听到了这个放着进士不当却跑来隐居的卢高人,一来二去还真的威名远扬,朝廷还就派人来请他当官为朝廷效力。因此一件,卢藏用十分得意,当时与一高僧出城溜达,一眼便看见终南山,于是乎笑道:“不知高僧可曾一游终南?那里可真是个好地方啊!”高僧幽幽道:“的确,这可是个当官的捷径啊。”

  这两个人都是文坛领袖类的人,广陵大长公主养的很值得。和当初女皇帝相比,女皇帝包养男宠,要两好先生:相貌好、身体好;广陵大长公主包养男宠也是两好先生:出身好、才干好。由此可以看出些许端倪。

  然而广陵大长公主想要架空皇帝,就必须要掌握多数宰相,宰相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人,想要把更多的宰相握在手里,广陵大长公主几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太上皇李沐。

  当初重新登位,是妹妹和儿子共同把他推上皇位,而他传位于儿子,就说明他把妹妹抛弃在一边,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愧疚,恰恰太上皇又掌握着三品以上大员的任免权,借着这个机会李沐是想告诉广陵大长公主这个哥哥还是没有把你这个妹妹彻底抛弃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李沐当时并非心甘情愿的退位,偶尔还会怀念自己当皇帝那段日子,于是就想敲打敲打新皇帝,毕竟还有个太上皇在呢,别什么事都是你说了算的。

  因为兄妹二人通力协调,于是乎便有几个人被推到了重要的职位上。

  其中一个萧志忠,贵在有信,虽然之后投靠韦皇后失败,可是广陵大长公主却看中那份“雪中送炭”之恩救他于水火之中。

  另外一个窦怀贞,说起来还是“大名鼎鼎”,年轻时在韦皇后时期,娶了韦皇后的老奶妈,自称“皇后阿詟”叫的是不亦乐乎,别人讽称“国詟”,他却洋洋得意的想你们想当还上不上。可是,此人也不仅仅只会巴结,此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贪财,虽然曾经是宰相,可是家中没有一个铜板是多的。

  广陵大长公主经太上皇的手把窦怀贞从地方调回中央,并且官复原职,这个窦怀贞对广陵大长公主的感激涕零的程度更甚萧志忠啊。而窦怀贞的回报,则是每日下朝也不回家,先去广陵大长公主府给广陵大长公主汇报完朝堂上的事情后再回家。

  这些人有才干,又没有政治节操,急功近利,对于广陵大长公主来说,这些个亦正亦邪的人更有利用价值:正者可为能臣,邪者嘛,有奶就是娘,谁给好处就跟着谁,所以此时更能被广陵大长公主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