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女皇登基

  可是,这个祥瑞多了,栗太后就发现问题了,这个祥瑞虽然多了可是儒家经典并不支持女人当政甚至是反对的,不是就有“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话。翻遍儒家典籍也找不到一句话来说女人可以当政的,所以用儒家来解释儒家的天人感应说支持女人当政有点难度。儒家经典是不支持女人当政的当时垂拱年间新丰县地震涌出一个土堆,奉承栗太后的都说是祥瑞,可就有那么一个不奉承的说这哪是祥瑞啊,这地上好端端挤出一个土堆来就好比人身上一个瘤子一样,弄得栗太后大为扫兴。

  当时,是儒、释、道三家思想鼎力,栗太后来回思想着该利用哪家作为统治百姓思想的工具时,她猛然悲催的发现她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儒家已经不行,道家始于太上老君,相传太上老君姓李名耳,李氏皇族认了他当老祖宗,用祖宗的法典来对付子孙后代就是栗太后也觉得荒唐,于是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释,也就是佛教。

  其实说起来,栗太后和佛教也是渊源颇深:她的母亲杨夫人就是佛教徒,她曾经在清凉寺当过尼姑,她的女儿广陵公主又替她给杨夫人在寺庙之中祈求阴服,她的“女儿”延安公主给她推荐的面首薛怀义不也被她给放到寺庙里面当和尚去了吗。

  于是乎一天,她便叫来薛怀义,笑道:“你呢去组建一个佛教的研讨班子,你带领着他们去从佛教的经典里头给我找出来能支持我的统治的证据来。”薛怀义一听,便笑道:“太后放心,我肯定不辱使命,尽快找出来。”

  于是薛怀义就抱着找不出来也要拿出来的精神通过艰苦卓绝夜以继日的工作后,终于从佛教如山似海的典籍当中找出来这么一部支持女人当政的书来,栗太后一看这本经书也就两眼放光了。

  这本经书名《大云经》,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里面讲述了一个天女净光的故事。“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优婆夷。教化所属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伏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就是说净光天女曾在同性灯佛那里听过大涅槃经,后又在释迦牟尼处听闻佛法深义,佛对净光天女说,你将化为菩萨,然后会以女身成为国王,得到转轮王统领疆土的四分之一,而后又得大自在。据说净光天女的前身就是某国王的妻子,这个故事中的净光天女前身不就是栗太后的翻版吗?后世不就是栗太后的理想吗?

  可是,《大云经》中并没有提起来净光天女就是栗太后的化身。于是栗太后让和尚薛怀义、和东魏国寺的法明和尚等写了一本《大云经疏》,《大云经疏》中薛怀义、法明等又按照栗太后的要求暗示净光天女就是她栗太后、又是说净光天女在当了国王之后化身为弥勒佛成仙得道。这么一改出来的《大云经疏》既解决了文化水平不高的百姓们看不懂的问题又解决了净光天女的名气太小问题——人们都认为弥勒佛慈眉善目是要取代释迦牟尼成为普度众生的佛,净光天女和弥勒佛牵连在一起,知名度不就大大提高了吗?

  栗太后存心推广这本《大云经》,就在各州县建造大云寺下令每座大云寺内放一本《大云经》,跟随《大云经》一起去的自然还有一本《大云经疏》。

  自古天意民心,天意已经解决,民心其实说起来很好办了。就在年间,民间爆发大规模的请愿活动,一个芝麻官就在栗太后的殿前上书让栗太后顺应天意民心登基为皇。

  栗太后虽然高兴,但是推掉了。可是同时把上书的芝麻官付尤易从七品提拔到五品,这个事情出来大家就都明白了,感情这栗太后还闹一出“三让而后受”的把戏,又怕因为这次拒绝而没人上书请愿。没过多久第二次请愿就开始了,洛阳的百姓啊和尚胡人共计一万两千人都去这栗太后的殿门请愿去了,不出意外栗太后又给拒绝了。

  第三次,规模盛大的请愿再次发生,第一次第二次的请愿的人都驻足殿前,人数也从第二次的一万两千激增到六万多人,官员百姓都混杂其中。他们便又劝说栗太后登基为皇,他们说了一番话批评了栗太后:他们说栗太后你是受了天命要当皇帝的你怎么能不当呢?陛下您又不应天又不顺人这怎么可以呢?

  好多老百姓就在下面喊。突然一只鸟飞了过来,有人大喊道:“这是凤凰!凤凰来了呀!”随后又有一批鸟儿飞过来,又有人大喊道:“了不得了,这是百鸟朝凤啊!请陛下就遵从我们的意愿吧!”

  栗太后一看,笑了起来。皇帝李沐一看再也坐不住了,这场戏要是没有了皇帝李沐还怎么演下去,李沐一看自己没戏了也悄悄地加入到请愿的活动里来,请求自己的母亲当皇帝把自己降为皇嗣,同时要求栗太后给他改姓成为栗氏。栗太后此时一看,三让而后受之已经一步不拉的完成了,那就接受吧。她站起来笑道:“此意,天意也。”

  此时,她已经67岁了。

  此后就是确定登基大典和时间。栗太后命令钦天监找到最近的吉日,举行封禅大典,栗太后她等了多久啊,当初在先帝身边当宝林,一步一步爬上来走到今日,从十四岁到六十七岁,她把整整五十三年的时光都耗在了这个红墙绿瓦的宫殿里,从如花少女到风情万种再到现在美人迟暮,她终究是没有虚度光阴,终于在她六十七岁的时候问鼎宝座,改写了女人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相夫教子的陈规腐条,这不是很伟大吗?

  纵然她再怎么离经叛道倒行逆施,我们也不能否认她的功劳和业绩都是不可磨灭不了忘记的。她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来谋求她的理想和目标,她在问鼎宝座之后又是否能像现在这样运筹帷幄而不是随着年纪增大就手眼劳顿呢?她留给后人的这个充满了矛盾的国家又该又怎样的走向和发展呢?她的女儿广陵公主继承了母亲雄心壮志又会有怎么样的野心和作为呢?让我们拭目以待,进入下一个卷宗之中,领会女皇留下来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