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府

  清晨,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

  驾车的小厮缩了缩衣领,虽有些焦急却不敢催马急行,三月的天还带着些微的凉意,更兼之昨夜下了雨,路面湿滑不甚好走,小厮小心翼翼的驾着马车,缓缓的向山下走去。

  轿内坐的是大将军府的小姐黛月惜,定远大将军黛烨之幺妹。黛家一门忠烈,黛烨的父亲生前也是征远将军,在先帝万景年间多番出征西疆,战功卓著,却在平漠战役之中战死沙场,而远在大铭国都静安城内的将军夫人闻此噩耗,悲痛难当,即随先夫而去。只留下尚在军中任千总的长子黛烨和仅十岁的幺女黛月惜相依为命。好在后来黛烨屡立战功,六年之内官拜大将军,赐号定远。

  自上月西疆再起战事,黛烨挂帅印领军出征。黛月惜平日里担忧兄长安危,思虑甚多,便带了两位婢女到雨雾山上的祈安寺小住,抄念经文,烧香悟禅,为自家兄长祈福。

  只是上山已才半月,府中便有消息传来。

  即刻回府?

  所为何事,黛月惜自是无从可知。只道是皇宫里来人传旨,府中无主事之人,旨意自不会轻易透露。

  传的既是宫中旨意,便事及家道,黛月惜自然不敢轻慢,虽兄长军功卓著,但近日兄长不在京中,府中亦无主母,大小事务除府中管事打理,都由她一人担起。

  山路泥泞,也甚是颠簸,等到一行人赶回大将军府时,已是傍晚时分。

  车夫下马,搬来小脚凳摆在一边,帘子掀起,先是两名身着青色绸衣一副丫鬟打扮的姑娘下了马车,随后由车内走下一女子,一袭鹅黄色素纹真丝裙衬得整个人都娇俏许多,虽车行劳顿微有倦容,但仍不改如朝霞映雪般俏丽颜色,细眉如弯弯初月,清眸如水,婉转流盼,倒是飞仙髻上两侧的紫金流苏步摇有些歪了。随手一扶便匆匆进门,毕竟府里有圣旨等着,她也顾不得许多。

  一进府门,管事便迎了上来。

  “二小姐你总算回来了!”

  “何事?”黛月惜踩着小碎步往正厅走着,不忘问管事具体情形。清晨天蒙蒙亮,就有侍卫在祈安寺门口叫门,来人只说了宫里来了旨意,让她即刻回府,并未讲明细情。

  管事微微颔首,也快步跟在黛月惜身后。

  “宫里的刘公公昨儿个夜里来府里传旨,老奴就让侍卫快马赶去寺中寻您,之后便安排刘公公在府中厢房歇下。至于到底是什么旨意,老奴不知,刘公公说是要见到二小姐才宣旨。”

  “快将人请来正厅。”黛月惜坐上右侧主位,跟在她身后两位侍女立即上前去帮黛月惜整理发髻。“备茶。”

  说话儿之间,宫人已至厅前。

  黛月惜起身相迎,“见过刘公公。”毕竟是宫里的老人,黛月惜自然以礼相待。

  “二小姐多礼了,接旨吧。”

  一众人等以黛月惜为首,齐刷刷跪了满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定远大将军黛烨,沙场峥嵘,战功赫赫,此番西疆平乱更是军功卓著,大将军府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念其幺妹黛月惜性行淑均,温贤有理,特封黛月惜为从二品惜妃,望其承戚里之华胄,升后庭之峻秩,贵而不恃,谦而益光。以道饬躬,以和逮下。钦此。”

  黛月惜初闻这圣旨的内容,脑袋里是一片空白,只是伸出双手木讷的接下那一卷明黄。

  “臣女领旨。”

  送走刘公公,这才有的一众仆从说话的份儿。

  “小姐,这可如何是好?”跟在黛月惜身后的一位青衣婢女焦急道,“可是要修书通知将军大人?”

  “白芷莫急。”黛月惜略一思索,想着即使黛烨知道此事恐怕也没有回转的余地,且他在战场也不宜为家中小事操劳太多,她也不想扰他心神。“宫中礼制有云,妃位可自带家中侍女,只劳你和汀兰依旧跟着我罢,不然我怕宫中日子,我过不惯呢。”黛月惜敛眸轻笑,一入宫门深似海,好在身边总算是能带两个亲近之人。

  她黛月惜不是傻瓜,皇上的意思她岂会全然不知?倘若皇上是真心想犒赏黛家,怎么会赶在黛家主事者不在府门之时,深夜下旨?他无非就是怕名满天下的逸王爷和自家兄长搭上线,危及他的龙椅罢了,于是才会想到以这妃位来拴住黛家的心。

  思及此处,黛月惜不免幽叹,这皇上真心是个做帝王的料,为了巩固他的安稳,连礼法教养都不顾了,竟然趁着定远将军府无主之时下旨,此番作嫁怕是今生都不会有安稳之日。

  自黛月惜接旨之后,不出三刻,就有络绎不绝的宫中亲兵抬着绑着红绸带的大箱子进府。

  说是纳妃礼。

  黛月惜挑眉,无言的看着顷刻间堆满整个正厅的红漆礼箱,忍不住咂舌,难道是将军府修的太小了不成?

  “二小姐,皇上口谕,明日迎您入宫。”刘公公笑意盈盈的道贺,“如此便要称您一声娘娘了,在宫中可要多提携奴才呢。”

  “刘公公哪里话,是该要刘公公多提点一二才是。”黛月惜面上客套着,回头便对一旁侍候的侍女说,“汀兰,拿些贴补来,刘公公路上辛苦了。”

  汀兰立马跑到账房支银子去了。

  明日入宫。明日入宫。

  黛月惜心里一遍又一遍的默念着四个字,原来皇上果真是没有留给自己丝毫的后路。他为了他的皇权稳固,其他人的处境根本不在他的考量范围之内。皇妃入宫,竟没个亲人送嫁。

  也罢也罢,自家兄长征战边关,怎好此时修书打扰?皇上既然选在此时传旨纳妃,想必也是故意不想让兄长知晓此事,不然也不会如此漠视礼法,仓促迎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