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曾经的她是电视迷现在的他们迷电视

  生活最大的危险就是一个空虚的心灵。——葛劳德

  “都六点多了,今晚怎么不开电视?”施初莺的二姑从外面的店面走进来。

  接着她拿起遥控器打开了那厚厚后盖的黑色外壳的彩电,随后拉了下墙边的一根线,施初莺他们头顶上的一盏灯泡亮了起来,整个房间顿时都笼罩在昏黄的光里:“灯也可以开了,不用那么节省。”

  施初莺想起,以往这时候有个黄金十八点档,当时热播的电视剧都在这个时间播,很多人都是在这个时间段里以电视剧配饭。

  施初莺瞄了一眼电视里正播放的电视剧,觉得画面眼熟,定睛才看出是哪部:《粉红女郎》。

  她又想起今天在学校时林梦思和石玲正讨论剧里的演员:原来是这样啊。

  施初莺想起自己好像已经很久没看电视剧了,所以最近哪些演员霸屏她是不知道的,但她还清晰记得在她小学初中那会儿常是被张卫健的电视剧霸屏。

  很小的时候施初莺很喜欢看张卫健的电视剧,认为《日月神剑》和《少年英雄方世玉》里的他很帅,看到后来感到张卫健的剧好像都一个味,腻了,看到张卫健的剧就跳着过。

  让她没想到的是,当她开始厌倦张卫健的剧,施妈竟喜欢上了看张卫健的剧,在她面前夸张卫健很帅什么的,施初莺从施妈那微微泛痴的表情里判断出施妈可能已经成了张卫健的剧粉了。

  但那时候施妈和施爸很少会在电视机前停留,他们起早贪黑地忙活了一天,回到家吃过晚饭,洗漱完毕便入睡了。

  后来张卫健的电视剧逐渐在电视上退出,渐渐换上其他面孔,再后来,偶尔打开电视机的施初莺发现电视上的那些面孔越来越陌生,开始有点想念被张卫健的电视剧霸屏的日子。

  小时候,施初莺常在“兴趣爱好”一栏里填:看电视。

  在上大学以前,施初莺确实很迷电视,电视对那时候的施初莺来说是有魔力的,只要坐到它面前,她就很难出去。

  但在她上大学以前,她的父母很反对她看电视,于是施初莺常是趁父母不在家时偷偷摸摸地看。有时看得太入迷,被父母撞见,父母责骂一通后说:“现在不能看,等你上了大学,随便你看!”

  等施初莺上了大学,却对电视再没兴趣。

  施妈和施爸这时反而爱上了看电视。

  特别是施初莺工作后,施爸白天没工作的时候都要坐在电视机前很长的时间,施妈是每晚都要追一部电视剧才能入眠。

  这时候施妈经常要拉着施初莺看电视,却被施初莺拒绝了,最后她仍是被施妈训了一顿。

  施初莺不知施妈从哪儿学来的理论或者说只是她自己得出的结论:“多看点电视,人会聪明的。”

  施初莺和施妈对电视的观念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施初莺思虑了一番,觉得可能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很多人的思想都是向前的。

  更有活力的年轻人对世界的变化相对敏感,热爱追求新鲜事物,所以很快被比电视更有魅力的东西吸引,比如智能手机。

  年长的人多是已经形成自身固定的一套思维模式,像是被一块比较硬的壳罩着,要么不去敲碎壳故步自封,要么费了不少劲才敲碎这个壳,因此对时代变化反应较慢。

  另一原因是,人到了某个年龄阶段会不自觉地做这个阶段的事。

  年轻人处于四处奔波的阶段,不管奔波在现充里还是虚拟世界里,都忙得焦头烂额,无心静下来品味慢生活,电视这种慢生活的适配活动自然无法吸引他们。

  当他们的孩子大了可以养家糊口了,年纪也大了的他们开始清闲下来,寻找一些东西来打发喧嚣过后内心的寂寥。